本文摘要:朱鹮,何许鸟也?
朱鹮,何许鸟也?进入网络,关于朱鹮的词条和资料并不鲜见:朱鹮古称朱鹭、红鹤,系东亚特有种,为雄雌同形同色的鸟类,成鸟全身羽色以白色为基调,但上下体的羽干以及飞羽略沾淡淡的粉红色。喜欢栖息在较高的乔木顶端,在水田、沼泽、溪流附近觅食。历史上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。20世纪中期后,朱鹮在世界多国消失。
朱鹮被列为极濒危动物,级别高于大熊猫和华南虎。1981年5月23日,在中国秦岭南坡的汉中洋县发现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,也是至今唯一一个野外种群。中国在朱鹮保护方面采取了就地保护和异地保护同步走的办法,在加强野外保护的同时,建立人工繁育种群。
这里所说的就地保护地区,指汉中盆地,是朱鹮种群的最后家园,而洋县则是野生朱鹮的唯一营巢地。在35年的朱鹮保护历程中,朱鹮之乡的人民用朴实真挚的情感,演绎着一个县与一种鸟的温暖情缘朱鹮母亲暖蛋育生命在洋县民间,流传着许多与朱鹮保护有关的故事,最感人的一幕,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的花园乡朱鹮营巢区。距离一户人家不远的树上,有一窝朱鹮。为了使朱鹮安全度过寒冷季节,朱鹮保护站的人请这户人家帮忙照看。
其实也只是说了一下,并没有任何承诺。然而,这户人家却把事情放在了心上。
刮风下雨时,怕鸟掉下窝,半夜三更也要起来查看。乍暖还寒的早春,朱鹮下了一窝蛋。天气变化无常,为防止蛋被冻坏或摔碎,刮大风时,男主人就爬上树取下蛋,让妻子暖在被窝里。
女主人心细,怕冻坏蛋,育不出小朱鹮,就用棉花缝了一个小袋子,把蛋揣在胸脯暖着,晚上睡觉也用手小心护着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在她母亲般的精心爱护下,小朱鹮终于平安出壳了。
这个故事感动了太多人,不少记者前去采访,问了许多问题。农妇一直生活在大山里,没上过学,更没见过世面,面对镜头不知怎么回答。
她只是觉得自己做了该做的事,没什么好说的;甚至感到用胸脯去暖朱鹮蛋这样的事羞于说出口。后来,再见到记者来,干脆就远远地跑开了。几十年过去了,这个故事已被人们淡忘,没有人再知道这位朱鹮母亲的故事,包括她的名字。我们只能在心里向这位最美母亲致敬、祝福。
护鸟英雄勇斗偷猎者2015年5月23日22时许,两名猎鸟者来到龙亭镇高家沟村,他们对这里的几个大鸟窝窥视已久。天渐渐黑下,外出觅食的朱鹮回巢了。
正是农忙时节,村民们劳累了一天,纷纷回家,村庄渐趋安静。偷猎者找到了最好的下手时机,随着几声枪响,一只朱鹮应声落地。清脆的枪声格外刺耳,惊动了鸟巢下的一户人家。
一位村民敏感地意识到了什么,放下饭碗,箭步出门,只见两个黑影正在树下捡拾毙命的朱鹮,准备逃跑。他大吼一声:站住!放下!猎鸟者愣住了,回头见一大汉快步走过来挡住去路,指着地下的朱鹮威严地说:知道这是国宝朱鹮吗?你们惹大祸了!猎鸟者大吃一惊,吓得浑身哆嗦:大哥,有话好说,我们是外地人,真的没认出这是国宝朱鹮,只看个大肉厚,不小心说着掏出一大把钞票塞进村民手中,大哥,这里没外人,天知地知你知我知,你就放过我们吧!村民毫不犹豫地把钱甩在地上,厉声说:休想!朱鹮是国宝,受法律保护,你们犯法啦!说着,一把拉住他们向派出所走去经审查,犯罪嫌疑人关某为湖北人,犯罪嫌疑人曾某为重庆人,两人来洋县从事商品流动零售。事发当晚,关某约曾某去附近村子打鸟,22时许,二人持一支自制气枪开车至高家沟村一组,在高善志家门前的榆树上发现一只朱鹮,关某即持气枪射击,致朱鹮当场受伤死亡。当然,等待他们的是法律的惩处。
为了弘扬正气,鼓励社区居民爱鸟护鸟,朱鹮保护区管理局奖给高善志一辆三轮摩托车,并聘他为朱鹮信息员。另外两名村民因保护朱鹮有功,分别获得2000元现金奖励。高家沟村委会因此获得社区共管朱鹮保护先进集体称号。
忠实粉丝拍照助宣传走进朱鹮之乡汉中洋县,朱鹮元素随处可见,人鸟和谐共处的气息扑面而来。朱鹮农业生态园、朱鹮广场、朱鹮大道、鹮飞桥等标志异常醒目,以朱鹮命名的有机食品、土特产、酒店、商场、农家乐、各种商业招牌应有尽有。朱鹮已成为洋县和汉中的一张文化名片。
漫步朱鹮之乡的山川、田园、城市、乡村,不难看到朱鹮的巢穴,时常可以见到朱鹮飞翔的身影。只要看到朱鹮,不管大人、孩子,微笑仰望的同时,都会尽量避开,唯恐惊吓到这个宝贝。这些迹象表明,30多年与朱鹮的朝夕相处,人鸟共生、相互依存的理念已经在洋县民间生根发芽,朱鹮与人的关系越来越亲密,距离也越来越近,它们已经感觉到人类的友好。
摄影家是朱鹮最忠实的粉丝,朱鹮之所以成为享誉世界的大明星,与摄影家天才的镜头密不可分。这些不请自来的朋友对朱鹮的关爱无微不至,其中一些资深摄影家与朱鹮已有几十年交情。
朱鹮繁殖的春季,他们从千里之外准时赴约,伴朱鹮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。粉丝们会悄悄地跟踪几天几夜,不怕风霜雨露、蚊叮虫咬,不放过任何细节,包括难得一见的产子过程。也有一些外国摄影师在朱鹮营巢区搭起帐篷,架上长枪短炮,死等硬守,不拍到珍贵的照片绝不收兵。
这些照片后来在媒体发表后,成了朱鹮走向世界的珍贵影像。近年来,朱鹮之乡热爱朱鹮蔚然成风,志愿者、发烧友和朱鹮迷越来越多。他们在节假日自驾车或骑上单车,去读山阅水的同时,也不忘与朱鹮近距离接触,用手机拍下朱鹮的影像,写下对朱鹮的观察笔记,在朋友圈表达对朱鹮的喜爱之情。所有生命体在适于生存的环境里,都会显得生气勃勃,兴旺发达。
朱鹮,在洋县这片绿色盆地里健康快乐栖息,正是对这一名言的最好诠释,也是对洋县最好的嘉奖。(叶平)。
本文来源:开云·app(中国)官方网站-www.taimul.com